(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跨越半个地球,在华东数城车行千里之后,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芭芭拉·弗雷(Barbara Frei)来到位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加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自动化研发中心的签约仪式,这也将是继北京、上海、深圳、西安之后,施耐德电气在中国设立的第五大研发中心。
除了见证无锡研发中心的签约,芭芭拉·弗雷的行程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拜访中国的生态伙伴。“中国给了我很多灵感,让我精神一振。这次旅程中,我见了很多客户、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以及合作伙伴,同时也看到了非常多的中国创新,中国的响应速度和敏捷度都让我印象深刻。”芭芭拉·弗雷说。
工业可持续,需要方法+工具
工业企业迈向零碳未来,开放的、以软件为中心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是推动企业减碳的关键,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工业将向着高效低碳、灵活敏捷和富有韧性的方向发展。
“工业领域已经做好准备,竭力缓解气候变化和解决其它可持续性问题,随着数字化工具的普及,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芭芭拉·弗雷说。
施耐德电气调查显示,那些蓬勃发展的工业企业普遍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掌握新兴数字技术,依靠物联网(IoT)、工业软件和自动化以及高级数据分析技术,工业企业实现了智能化运营,并正在经历十年前难以想象的重大进步。
第二,高效且富有韧性的业务运营,事实证明,智慧工厂、数字化管理的流程运作和供应链极具稳健性、灵活性且更加高效节能。
第三,注重可持续运营,许多工业企业已然证明,可持续运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成功。
第四,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现有工业人才进行培训,同时投资培养新一代人才,能够很好地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有助于建立更具活力、更高效以及更具前瞻性的运营模式。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具备以上的特性,芭芭拉·弗雷还强调,还要为企业找到一套可以实现可持续运营的系统方法,这套方法通过软件与硬件的有效配合,再加上精细化的管理,帮助企业更快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系统化工具。
在现有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大力推动之下,要真正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愿景,必须要有更加出色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尤其在当前数字化“大爆发”的时代,工业企业可以利用多种因素获得最大化回报。施耐德电气将这些因素总结为:工业软件和信息安全、工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开放自动化、数字化技术赋能人才、不断增长的合作伙伴和服务生态系统以及数字化供应链。
施耐德电气的无锡工厂就是通过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来实现智能制造转型,获得“灯塔工厂”称号。“灯塔工厂”是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自2018年起从全球数千家工厂中甄选出的“数字化制造”领先者,为制造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提升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借鉴。其中,端到端的“灯塔工厂”打通了端到端价值链,其在供应网络对接、端到端产品开发、端到端规划、端到端交付、客户对接等方面实现全流程创新,创造的价值远超实体工厂范畴。
无锡工厂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23家工厂中第一家也是最重要的一家的电子能力制造中心,以组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为特点,在精益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芭芭拉·弗雷表示,第五大研发中心落户无锡,这将再度强化施耐德电气在华及全球产业布局,加速本地供应链建设,缩短创新与市场化的链条;同时,无锡研发中心,在带动当地创新发展的同时,将为中国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的战略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可持续发展、敏捷和韧性是施耐德电气供应链战略的核心价值,通过打造数字化的供应链,可以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样本。”芭芭拉·弗雷说。
以开放自动化释放未来工业潜力
工业自动化是现代制造领域至关重要的技术。中国的工作自动化正在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95亿元,同比增长1.61%;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2530亿元,同比增长23%。
“现在,更加重要的是要以开放自动化释放未来工业潜力。”芭芭拉·弗雷说。
拜访多家合作伙伴让芭芭拉·弗雷感看到了中国工业自动化开放的速度和产业的巨大变化。
芭芭拉·弗雷认为,从全球来看,工业领域正通过一系列软件、硬件解决方案去实现彻底的自动化。“中国作为制造强国,在工业转型中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针对劳动力短缺等当前常见的情形,我们通过自动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流程自动化以及基于数据的流程优化,这个趋势不仅会在未来持续,而且会不断地加速。”
此外,中国的工业自动化还有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同步推进,这也是一个工业技术和流程重塑的新机会。当然,数字化转型在落地过程中,更多地是要与实际因素相结合。
芭芭拉·弗雷表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是从管理层开始,对中小企业来讲可能就是老板,在大企业可能是运营总监或者是首席数字官,我们通常会遇到的问题是管理层会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工作与关注点,这就需要确认企业的优先级是不是在数字化转型上以及能否匹配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相关资源,这是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时会出现的一个共同问题。
开放的自动化是现代工业的新标志,但传统的专有自动化系统阻碍了创新活力的进一步释放,开放自动化将赋能企业更加轻松自如地掌控设备,提升业务绩效,关注业务实际结果,满足制造业对敏捷性和韧性的需求。施耐德电气呼吁采用开放自动化、高效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技术,芭芭拉·弗雷表示。
向全球输出中国创新与中国方案
施耐德电气于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历经35年发展,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第二大市场。施耐德电气看重的正是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强大韧性,同时也看中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巨大的市场机遇。
施耐德电气在华进行投资,也不再仅仅只是这里有巨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成熟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以及可以向全球输出的创新力与中国方案。
“在中国市场,我们发现创新发展越来越好,一方面中国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创新之地,尤其是中国的创新人才特别优秀,而中国也有非常浓厚的积极创新氛围;另一方面,中国工业体系的反应速度和应变的敏捷度很高,这也是其他国家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无论是在项目的启动、改进或者交付过程中,都会体现出这种速度与敏捷。”芭芭拉·弗雷说。
芭芭拉·弗雷还特别强调,中国速度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在“挑战”全球流程是不是过于繁琐,准确的说,中国经验让我们看到如何化繁为简去更好地实现创新。
这样的创新和敏捷性更好地体现在了中国面对新冠肺炎疫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对稳定全球供应链起到了巨大作用。对此,芭芭拉·弗雷分享了施耐德电气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法宝”:
第一,生产制造本地化。在任何情况下,供应链都需要后备方案和充足的备料,不只是生产环节,还有采购环节,要持续投资自身的制造能力。施耐德电气供应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产品在其23家中国工厂生产,其供应链短、反应速度快,如果遇到需求变化和订单更改,生产部门可以迅速调整以满足用户需求。
第二,上游供应链本地化。施耐德电气也会在中国市场去选择本地化的供应商,目前施耐德电气的1600多家中国供应商可提供绝大部分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本地化采购率达到了90%以上。为了更好地协助供应商成长,需要先大量的投资与努力,施耐德电气也在努力提高合作伙伴的的供应能力,从而共同提升产品交付的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提供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第三,决策本地化。针对本地的市场,施耐德电气更多地将决策权下放到更接近市场端的方向,让中国团队在市场层面上具备更多的决策权。在工业战略、精益生产、质量、体系保证、规划、安全体系等方面,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都有完整的团队和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及时反应。
芭芭拉·弗雷还表示,中国正从世界工厂、世界市场转变为世界创新中心,我们希望凭借中国本土创新“反哺”全球创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设立多研发中心的原因,我们会在中国研发、制造产品,形成规模化创新效应,向全球出口,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过程。
此次中国之行,除了拜访中国的合作伙伴,芭芭拉·弗雷还参加了中欧商学院举办的女性领导力活动。“女性领导力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团队,是灵活性的团队,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女性领导力,我们还需要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能力级别的、不同国家的团队,走到一起。”芭芭拉·弗雷说。
作为可持续的长期践行者,施耐德电气致力于为全球12.8万名员工打造兼具多元、平等和包容的工作环境。同时,施耐德电气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也提出,到2025年,女性比例在新员工、一线经理、高管团队中将分别达到50%、40%、30%。目前,在中国区,整体的女性员工比例达到40%,总监及以上级别管理岗位的女性占比也达36%。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委员会已经实现了一个里程碑——拥有7名女性,占比超过40%。而在10年前,仅有1名女性全球执行委员。
“多元化是我们的基石,将为企业、客户、社区创造更多价值,人员多样性和包容的环境会产生更多的参与度与创新。”芭芭拉·弗雷表示,施耐德电气希望每位员工——无论他们是谁,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归属感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