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气网 - 电气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动态 | 国内要闻 | 企业新闻 | 智能电网 | 新能源 | 工程案例 | 电气展会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要闻 >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选好路径工具,企业绿色投资未必昂贵
P.biz | 商业搜索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选好路径工具,企业绿色投资未必昂贵

信息来源:iooeoo.com   时间: 2021-06-08  浏览次数:8

  “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启长期低碳转型模式,“十四五”规划也指出,未来五年将是“碳达峰”关键窗口期。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是一道关乎生存的必答题甚至“及格线”。

  但碳减排改造意味着要有一定的投入,绿色转型压力之下,高碳的“棕色行业”尤其进退维谷。今年3月,渣打银行在访问全球250家大型企业高级管理层和100位投资专家后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企业转型最大的阻碍是缺乏资金,而那些碳排放量高的产业和企业要转型到净零排放尤为艰难。约64%的受访企业高层认为,公司由于要承担转型相关的替代技术费用而导致转型受阻。

对于高耗能的重工业和制造业来说,绿色转型与经营效益如何平衡?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如果回溯十年前,确实存在低碳减碳技术不足和昂贵的问题。目前,技术的可用性和成熟性已大幅提升。企业制定好适合自身的绿色转型路径,选择好相应的伙伴和工具,前期投入未必很高,且可以较为快速地收回成本、带来收益。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

  事实上,除了满足“碳合规”的外部约束,企业走向碳中和的绿色改造过程也将倒逼企业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降低包括能源在内的运营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和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当前,迈向碳中和的有效方法是提升新能源比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电力使用比例。尹正指出,由于新能源与电气化受到行业限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数字化是促进碳中和的最佳工具。“数字化提供了衡量和分析能耗的基础,并通过整合管理降低能耗,同时促进了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尹正表示,从施耐德电气在全球41个国家完成的230个项目来看,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了最高50%、平均20%的优化;节能降耗方面,实现了最高85%、平均24%的优化,绿色改造投资回报时间最快仅0.75年。实践证明,绿色改造与数字化改造的投资回报轨迹有相似之处,而且,数字化正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最佳武器。

  以施耐德电气为太古地产近200万平方米的6大商业综合体项目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例,在加速全企业数字化与低碳可持续发展同时,每年预计将产生近1000万元的能效收益。

  尹正建议,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内对外都需要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要在战略规划阶段就对减碳进行系统性的通盘考量:从企业内部来说,这涉及设计、制造、运输、回收等各个环节,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并及时部署相关技术来衡量、执行和管理减碳过程。从外部来说,这涉及供应链和生态伙伴的管理和配合。

  在全球性的减碳浪潮及疫情后世界绿色复苏大背景下,绿色供应链备受推崇。近两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是,大型跨国采购商将供应链减排纳入自己的气候目标。

  大企业的资源、技术、人才储备相对丰富,且规模效益显著,绿色转型相对容易。由大企业推行的绿色采购策略,有助于引导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向更高能效、更低碳排放水平靠拢。

  施耐德电气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该公司承诺,到2025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到2040年,供应链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供应链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

  具体执行路线上:施耐德电气计划到2025年,将自身工厂的能源效率再提升15%,并建立150个“零碳工厂”;在供应商层面,通过绿色采购和培训赋能,到2025年将使前1000名供应商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在物流层面,到2025年,实现公司1/3的车辆为电动汽车,2030年全部采用电动汽车。

  尹正说,从全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施耐德电气的绝大多数碳排放来自供应链,而非自身工厂。碳足迹、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设定和履行都离不开供应链,全供应链减排是降低企业、行业碳排放的高效方式。从企业数量上来看,中小企业占我国工业企业的90%以上,其减排意愿没有领军企业强烈。但通过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提出约束性要求并与之分享相关经验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后者的碳减排进程,实现生态圈的整体减排。

  “应对气候变化最终还是要靠技术。”尹正认为,对企业而言,数字化技术是减碳的有力武器,不仅能同步实现高效和可持续、促进电气化和新能源使用,并且能帮助制造业实现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和工业填埋,减少“棕地”,实现系统性的减碳效果。因此,通过选择数字化工具,选好合作伙伴和融入绿色供应链,中国企业可以尽快开启绿色改造,同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电气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