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乘着汽车,望向窗外,云南省蒙自至河口电气化铁路11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正建设得如火如荼。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马帮驮队已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称谓,如今却随着该工程建设的需要,又重现于云南省屏边县的崇山峻岭之间……
“最后的马帮”再次兴起
5月3日,是马帮驮运的第九十二天。8时,宁静的屏边县城在微弱的阳光下开始初醒。
眼前的这4名汉子与13头骡子在屏边县被称为“最后的马帮”。说是马帮,其实全是由骡子组成的,他们自称为骡驮队。这一次马帮的兴起,缘于南方电网将助力逐步建成的蒙河铁路迈入电气化时代。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素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米轨已将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告别燃油时代。目前,蒙河电气化铁路的施工进入倒计时。据云南电网公司红河供电局220千伏第二项目部负责人胡建民介绍,该铁路全线拥有的5个电力牵引站的外部供电工程建设也在同步施工,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和组立铁塔338基杆塔,施放线路132.3千米,预计工程将于今年9月30日竣工,届时蒙河铁路5个电力牵引站将实现双电源供电,确保电气化铁路可靠的电力供应。
时间紧、任务重,红河州屏边县当地山大沟深、道路崎岖,电力部门在高山架杆拉线,虽有飞艇放线等新技术,但在云南的特殊地形条件下,单靠人力运输已无法满足需要。
笔者走访到蒙河铁路11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二标段项目部,负责工程建设的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部经理周峰凭着丰富的经验介绍,当下云南省境内的马帮,真正大规模转战全省范围的,只有跟随电网建设者的马帮。
在地理条件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电网建设的复杂过程中,马帮运输无疑再次成为南网人攻坚克难的最佳选择。
就这样,在搜遍了整个屏边县,没有找到马帮的情况下,周峰再次联系到了远在大理的老主顾——下关镇马帮队:一支拥有200多头骡子的骡驮队,曾经参与南方电网建设不下数百次。
攀越猴跳崖
在蒙河铁路11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建设的马帮运输过程中,年龄最长的马哥头陈树民不忍谈起那件令他心痛的事:跟了他4年的骡子阿弩在“猴跳崖”最惊险的拐弯处坠崖摔死了。
4月26日,屏边雨路湿滑,阿弩性子急,超负重的它要从侧路超前面的骡子,蹄子没踩稳,侧翻下了悬崖,当“马锅头”陈树民带人下去查看时,骡子浑身流血,已经没气了。陈树民只能含着泪把阿弩埋在山脚下。
蒙河铁路11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二标段第GN28基铁塔的位置在垂直高差400米的猴跳崖顶,山路受暴雨影响造成多处坍塌阻断,为了不再发生骡子坠崖的痛心事,同时保障第GN28基铁塔的顺利施工,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队连夜组织“道路先遣队”,边恢复进山道路边继续协助马帮运送材料,确保骡驮不受影响。
5月3日,笔者随同马帮一同进山。刚刚把货物驮出不远,一头骡子前蹄崴了一跤,整头从坡上向下滑落了一大截,扬起了一路的尘灰。
笔者看到,通往猴跳崖山顶只有一条崎岖的山林小道。隐秘的山林小道上湿漉漉的有点泥泞,驮队骡子的蹄下时不时就会出现打滑的现象。沿途的山路两旁灌木丛生,树木密集,驮着货物的骡子像失重了一样,悬挂在超过45度的绿野中缓慢地在穿行,行走在这样的路段显得十分吃力。
遇到泥泞松软的路段,被蹄掌刨起的灰尘挡住了后面骡子行进的视线。四五月份的屏边平均日温已有三四十摄氏度,人和马都经受着太阳无情的暴晒,炙热使松软的尘土迅速升温,一路像被烘烤在火炉里,骡子每走一步身上都被逼出一身热汗。听着驮铃声继续赶路,没有一头骡子掉队。
遇到碎石段,人的脚被硌得生疼,步行的速度明显落后了骡驮队。驮了近200公斤货物的骡子,收紧前肢健硕的肌肉,用力支撑在碎石块上,爬上了一阶又一阶,有些石块的断面上留下了锋利的驮印。
遁着急促、沉重的喘息声,每一头骡子都在颤抖,浑身凸显的血管被绷得像快断了的弦子。汗水和泥土浑成一体,头头骡子粗糙干涩的毛像油浸了一样,腹部时而吸得不能再鼓,时而呼得像放瘪的皮球。
“卸货,骡子累了。”马哥头嘶哑地喊道。一眨眼的工夫,卸下的石子就堆成了冒尖儿的一座“小山”。
马帮驮队帮了工程大忙
马帮运输,看似落后,在现代电网建设中,其起到的作用超乎人的想象。
在巍峨陡峭的绿野中,运送建设电力铁塔需要的基础材料是输电线路施工运输中最艰难的一环,马帮运输在这里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蒙河铁路11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二标段项目部的总工崔振凯举了最令他难忘的一个例子:4月下旬的屏边县早早地就进入了雨季,天气预报说4月28日有暴雨,一大早眼看着阴云密布的天,山下还有15吨左右的砂石料,崔振凯立即协同马帮,组织了14头骡子,每头骡子平均每次驮将近200公斤,一天不停歇地跑了5个来回,每头骡子每天能运输1吨砂石料,相当于一辆皮卡车一次的载物量。最后,在大雨倾泻之前,所有材料一点没剩地全部运送到目的地。
笔者在现场了解到,穿梭在骡群中的4个汉子便是骡子的主人们。“吁!吁!”管理马帮驮队的人叫马哥头,简单的一两个字或者还不如说是一两个声音的吆喝,领队的骡子听见号令打头阵,其他骡子也陆续靠拢过来,一头挨着一头,排成列等待装货。
马哥头陈二亮说,这支骡驮队中最壮实的一头大概150公斤左右,不过骡子的耐力十分惊人,最多一头可以驮250公斤的货物。
陈二亮的大簸箕用力插进石子堆,兜起冒尖儿石子,双手举过肩,倒进骡子驮的货篮中。每头骡子身上的沉甸甸的货篮都装了八九个簸箕的石子。骡子绷紧四肢的肌肉,撑着被压弯的驮鞍。
蒙河铁路11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二标段项目部的安全专责李永东说:“马帮比车力、人力快得多!今年1月份的一个工程,为了把约1吨材料运上山去用了一辆皮卡车,结果半路陷在山沟里,耽误了半天工夫,八九个壮汉背了整整一下午,材料才运完。第二天,相同重量的材料3匹骡子就搞定了。”
“骡驮队帮了我们大忙!”崔振凯说。原计划于今年12月30日竣工的11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一下子工期被压缩到9月30日,3个月就像海绵里挤水一样。为了赶工期,200多头骡子的骡驮队成了工程最可靠的运输队。笔者了解到,从今年2月初到5月3日,2标段项目部共浇制完成125基铁塔基础,已经完成总目标值的70%。“如今有了这支骡驮队,我们对工程的完成有了充足的信心!”周锋说。
■采访札记
最痛苦的经历是骡子摔下悬崖
靠山谋生的驮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当。笔者了解到,这个驮队的成员全部来自大理下关镇,都是当地的农民,骡子也都是自家养的。
为了按时到达运送货物的场所,每天凌晨5时许,驮队成员们都会按时起床,给骡子喂料。为了保证骡子有足够的体力驮运货物,除了给每个骡子吃必要的草料和麸子外,还要为每头骡子增加2.5公斤玉米籽。
对于马哥头来说,一天最累的就是向驮笼里面装料,一个人一天要把近千斤东西抬上骡背。但不管多苦多累,骡子的主人最操心的还是要侍候好自家的骡子。因为在每个驮队成员心中,骡子比他们要累得多。
“马锅头”李明亮说,像“猴跳崖”这样的山路虽然较陡,但没有悬崖峭壁,还不算是最差的路,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2009年秋天,驮队接了一个电网工程的活,输电铁塔要修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郊的高山上,那里的路十分陡峭。在一次驮运过程中,驮队成员李明亮家的一头骡子把货物驮到半山腰时,突然偏离轨迹,转向悬崖边跳崖了,当时这一幕惊呆了现场的所有马哥头,“货物太重了,那头骡子才只有3岁半。”
当时一头骡子在市场上的价格是7000多元,为了继续从事驮运,李明亮不得已又买了一头。说起往年关于骡子的故事,李明亮的眼里泛起了点点的泪花。